今年兩會期間,醫療方面的議題再次成為了關注熱點," 醫療 "、" 醫藥 "、" 醫聯體 " 等字眼多次出現在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時代財經在 3 月 15 日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下圖),作為醫藥企業的代表,胡季強就醫藥行業的 " 兩票制 " 改革以及打造醫藥強國等相關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機構改革帶來發展契機
據了解,2017 年初,國務院醫改辦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等 8 部門聯合下發的一則通知,使得 " 兩票制 " 這一醫藥行業的歷史性改革措施成為了關注焦點。
" 兩票制 " 是指藥品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再開一次發票。這一改革措施旨在減少藥品流通環節提高效率,同時防止不法經銷商惡性競爭藥品價格。
兩票制的出臺對于醫藥行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在談到對于如康恩貝這一類的上游藥企的影響時,胡季強告訴時代財經:" 影響有,但不會非常大。" 他表示,兩票制可以疏通藥品流通環節同時降低成本,但降低成本的根本解決方法是通過公平的市場競爭。" 我們的招標和價格體系并不是完全由市場競爭機制產生的,我相信下一步這個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
胡季強對于解決這一問題的信心,來源于今年國務院的機構改革。
今年兩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提出將組建醫療保障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其中發改委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將被整合進新組建的機構中。
對于醫療保障局的組建,胡季強認為:" 這個醫療保障局承接了原來分散的各個部門的醫療保障職能,把藥品招標的職能也放進來了,它真正代表付費方,這次的機構改革很可能促進形成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機制。"
此外,兩票制的誕生,使得許多流通環節上的不法商販以及很多醫藥過票公司遭到了洗牌。在胡季強看來,這樣的洗牌是兩票制發揮了優勝劣汰的作用,同時也推動了大公司的形成。
中國藥企缺乏大公司
不同于互聯網一類的新經濟企業動輒過千億市值,中國的醫藥行業一直缺乏較為穩定的行業巨頭,這在胡季強看來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對此,他表示:" 我們醫藥行業并沒有大公司,沒有大公司的產業一定不是一個強的產業。"
在如今開放的國際化市場環境下,企業成為了競爭的主體,同時也是市場主體。企業的強大所帶來的最直接影響之一,就是品牌效應隨之擴大。
在胡季強看來,這樣的連帶效應,同樣適用于醫藥企業。他告訴時代財經:" 中國的醫藥企業在未來的 5-10 年會完成一個從分散到集中,從大到強的過程。只有企業強大了,最后我們的品牌才會強大,才能說這個行業是強的行業,中國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醫藥強國。"
據了解,目前很多醫藥制造企業都走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這也是打造醫藥行業大品牌的有效途徑之一。作為深耕醫藥健康領域三十多年的企業家代表,胡季強表示,嚴格把關藥品質量,開發出適應未來的產品,是藥企轉型升級道路上的關鍵。" 現在是要解決產品好不好的問題,產品有沒有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你能不能洞察到好不好的需求是什么?你洞察到了,產品做出來了,就能滿足需求,產品也升級了。"
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除了把控產品品質,洞察用戶需求,醫藥企這一類傳統企業同樣避免不了與互聯網的融合。但對于康恩貝甚至是大部分醫藥企業的 " 互聯網+" 的發展情況,胡季強坦白的表示 " 目前融合得一般。"
他告訴時代財經:" 互聯網+其實并不止是電商,我認為是一切的經營管理都要和互聯網相融合。其實康恩貝在電商方面的成績還不錯,但在這一塊的整體融合,其實大部分藥企都沒有很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