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6日電 (劉騰)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季強做客人民網兩會訪談,圍繞“企業家精神”以及醫藥行業的發展發表見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對于這一點,胡季強深有體會。他說,早在2006年6月16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就發表過《“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的重要文章。這體現了習總書記高度關注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從新時期國家戰略出發,出臺了《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讓很多企業家感到“企業家的春天真正到來了”。對此,胡季強表示,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讓中國真正走到世界舞臺中央,就一定離不開中國企業、離不開企業家、離不開企業家精神。
“現在真正需要做的是,如何讓中國企業家的內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實現同頻共振,真正激發出企業家的全部力量。”胡季強認為,我國現在進入了一個擁有最佳營商環境的時代,中央以及有關部門正在按照依法治國的政策方針,營造一個讓企業家能夠放心干事業的環境,因此,企業家要善于捕捉這個時代所賦予的商機。
他指出,現代企業家應該具備三條素質:首先要講政治,企業家應該有一個最基本的意識,就是忠誠,忠誠于祖國、忠誠于人民;其次,企業家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在獲得一定的財富和社會地位后,仍然要保持創業初期那份質樸、那份純粹;最后要有擔當,企業家要有真正的擔當精神,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與國家和人民站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
康恩貝起于一家街道小廠,最初的主業是養蜂產業。1982年起,胡季強開始擔任這家小廠的廠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將康恩貝發展到了今天的規模。胡季強表示,康恩貝的目標是,在未來五年之內,努力做成中國中藥產業的龍頭企業,助力整個中藥產業的發展。
“醫藥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不斷發力。在改革大潮的推動下,醫藥產業將通過技術創新,同時對所有已經上市的藥品進行再評價,促進產業集中、促進企業兼并、促進優勝劣汰,這是我們的機會。”胡季強同時指出, 剛剛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新組建的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醫療保障局,將整合來自四個部委的醫療保障相關職責,即人社部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國家衛計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國家發改委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民政部的醫療救助職責。這將改變整個醫療費用、醫療成本,包括藥、手術、醫療器械等的結構。從藥品來講,那些性價比不好、療效不好的藥將會被淘汰。這部分市場空間也是康恩貝接下來的發展機會。
“另外,我們現在有3億多的中等收入人群,對醫療服務而言,他們已經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現在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胡季強指出,這代表著消費正在升級,同時也是擺在我們目前的巨大機遇。”
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做客人民網
胡季強表示,中國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國的企業成為各自領域當中世界最有競爭力的企業,而要做成這樣的企業就離不開企業家,離不開企業家精神。要讓企業家的內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真正地同頻共振起來。
訪談實錄:
主持人:聽了您剛剛講述了跟過去不一樣的感受。我們說今年進入到了新的時代,而且2018年也是改革開放第40年,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一段話:“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的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尤其是來自于企業家精神”,能不能和我們的網友分享一下您對這段話的理解?
胡季強:我覺得我們作為企業家來講是非常幸運的。我是1985年2月份當廠長,距今已經有36年了,所以可以說我們既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改革開放的見證人。總書記的這段關于企業家精神的話,據我所知是來自于2014年11月9日在北京召開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一段講話,被權威人士認為是習近平關于企業家精神的第一次表述。但是我作為一個浙商,我不是很認同這個觀點。因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擔任省委書記的時候第二年,2003年他就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而且他也說了,浙商文化、浙商精神、浙商群體是浙江最寶貴的財富。所以,對浙江來講企業家精神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浙商精神,或者浙商精神就是企業家精神在浙江的代名詞,所以他是非常高度關注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非常重視企業家、民營企業的發展。所以,我們浙江的經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應該講跟總書記以及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企業家、高度重視浙商、高度重視浙商精神是密切相關的,而我覺得總書記關于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論述或者思想,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在浙江時候對浙商和浙江企業家的深度理解和了解。
主持人:您剛剛說到了這段話是2014年11月9日APEC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我們知道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從新時期國家戰略發展出發出臺了《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凸顯了黨中央對企業家群體的高度肯定,您首先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您對這個意見的出臺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
胡季強:當時企業家座談時說了一句話:“企業家的春天真正到來了”。其實我們非常明顯的看到,“企業家精神”這個詞在2017年以來成為熱詞,而這個熱詞的起端還是源于總書記,其實在4月份深改領導小組召開的會議上就通過了,總書記主持那個會議,就通過了《關于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的若干意見》,在這個《意見》指導基礎上才有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于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的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第一個最高領導、最高機關頒發這樣的文件,大家知道中國過去其實是一個重官輕商、重農輕商的文化。商人在社會屬于比較底層的,但是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進入了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讓中國真正的走向世界舞臺中央,那么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當然有各種表現,但是一定離不開中國的企業成為各自領域當中世界最有競爭力的企業,而要做成這樣的企業就離不開企業家,離不開企業家精神。所以,企業家登上了這個歷史的舞臺,他會成為未來推進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或者說是主角之一。
主持人:也就是說,企業家的春天是真正的到來了。
胡季強:另外,在十九大報告當中,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部分,建設現代化國家經濟體系的第一項內容,就是要以深化供給側改革為主線,總書記也特別提到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說明什么呢?現在真正需要的是怎么樣讓企業家的內心和我們國家和總書記領導的人類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事業,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真正的同頻共振起來,這樣才能真正激發企業家內心本來就擁有的這份力量。
主持人:就是激發起廣大企業家內心的能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胡季強:另外一個表現也說明,我們進入了一個最佳的營商環境的時代,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也跟你們人民日報有關。今年的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一號文件,關于保護民營企業家保護產權的意見,緊接著公布再審很有名的案子,北京物美集團董事長張文中的案子,那個案子就是一個產權相關的案子,然后在公布的同時,人民日報配發了一個評論員文章,這組動作同樣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整個中央以及有關部門正在按照依法治國,營造一個讓企業家能夠放心干事情的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做客人民網
胡季強表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對醫藥行業進入質量時代有著巨大的推動,在這個背景下,性價比不好、療效不好的藥將會被淘汰,同時市場也正在發生消費升級,醫藥行業要主動順應產業發展大趨勢。
訪談實錄:
主持人:我們不能盲目地看一個速度的增長,同時要綜合起來看,整個醫藥行業自身的發展。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是實現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基本要求”在當前的背景下康恩貝作為全國中藥行業的十強,大健康產業集團,怎樣去布局未來企業的發展呢?
胡季強:我記得2016年11月份,中央召開衛生健康大會。總書記在會上作了重要的講話,他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那自然也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確實是實現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基本要求,因為沒有健康什么都沒有。有人說財富是0,哪怕10個0、8個0,健康是前面那個1,1沒有了都是0。這點大家都有切身感受。這也證明了健康產業確實對未來有非常巨大的前景,我覺得會成為互聯網產業以外最黃金的產業,因為誰都關心自己的健康,誰都希望健康的活著,這點而言這個產業確實前景很大。
從康恩貝而言,康恩貝原來是一個街道小廠,養蜂起家,生產蜂產品起步,后來開始生產現代中藥,我們現在整個集團的主導產業核心業務是中藥,當然也做化藥,做生物藥,也做一些跟制藥相關的其他產業,當然也有一塊環保產業。從整個公司的戰略而言,我們想重點打造的是全產業鏈的中藥產業,這個全產業鏈是包括從上游的種植開始,到中藥材的產地加工,到中藥飲片的生產,到中藥提取物的生產,中成藥的生產,以及中成藥的銷售、服務,當然下一步也會結合做一些互聯網相關的醫療服務,這樣就打通整個產業鏈。就是說基于全產業鏈和互聯網的一個核心業務會形成。我們有一個基本的目標,就是爭取在五年以內,現在一直說前十強,六名、八名。五年之內,我們要努力做成中國中藥產業的龍頭企業,來助力整個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從時間的角度來講,我們提出了一個目標,叫“做好人做好藥,十年千億,引領國藥”,就是十年我們要真正引領中藥產業升級。從現在的整個產業來講,其實我們成了巨大巨大的機會,這個機會是什么呢?第一是醫藥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強烈的推進,這個推進將通過技術的方法,鼓勵創新,同時對所有已經上市的中藥產品進行再評價,進行重新評價,這個重新評價就會真正的促進產業的集中,促進企業之間的兼并,然后優勝劣汰,淘汰掉一批安全、有效、穩定這三方面有問題的產品,真正為老百姓用上放心藥,用上好藥、用上新藥,所以這個產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會推動這個產業進入到質量發展,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三醫聯動”的改革會調整這個產業結構。我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今天公布的機構改革方案里設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叫醫療保險局。醫療保險局為什么設立?就是把原來分散在衛生計生委、社保部這些保證基本醫療保險的職能集中起來,來解決這個問題。那么這個改革一定會從市場的需求端,真正買單的,醫保局代表所有的人,我們交了錢交給醫保局,他真正來進行規范化的運作,這樣會改變整個醫療費用、醫療成本,包括藥、手術、醫療器械等等的結構,從藥品來講,藥品的用藥結構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那些性價比不好、療效不好的藥也會被淘汰,這是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