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五•一”小長假剛過,康恩貝董事長胡季強就向公司品牌管理部門負責人轉發了一條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復同意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的消息。作為一位在品牌戰略及戰術層面都深有研究與經驗的企業家,他深知這一舉措背后所蘊含的分量之重。在過去的30余年里,他帶領康恩貝集團精耕細作,培育出了一個以康恩貝品牌為核心、多個知名品牌薈萃的品牌群,成為中國醫藥行業擁有品牌最多的企業之一。
2017年5月8日,首個“中國品牌日”在即,記者來到位于杭州市濱江區的康恩貝大廈,近距離聆聽了胡季強關于品牌的生活與生意,以及其中的道與悟。
信心,品牌崛起之本
記者:是否可以分享下,在您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中國品牌元素嗎?
胡季強:同很多人一樣,很多年以前,我也是比較青睞于國外的品牌,大概覺得那是品質的保證,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其實是缺乏自信的表現,也是缺乏對國產品牌的信心。但最近幾年以來,我的消費習慣在慢慢改變,吃、穿、住、行、用的首選幾乎都是國產品牌。這里,我就舉幾個浙商品牌的例子,我吃的保健品藥品大多是康恩貝自己生產的,喝的礦泉水是農夫山泉的,穿的鞋子是奧康的,衣褲的品牌有杭產的凱萊露喜,坐的車有吉利博瑞。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我們的一言一行對社會有很強的示范效應,通過身體力行地力挺、支持國產品牌,這本身也是一種責任。
記者:讓您產生這種消費習慣改變的動力來自于哪里呢?同時,您認為,包括剛才您說到的浙商品牌在內的國產品牌,它們近幾年來在中國國內市場崛起的最主要動力是什么?
胡季強:這種動力,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信”。國產品牌曾經的被冷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不足”。但隨著中國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國產品牌無論是在技術、品質、服務等各方面都進步飛速,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越來越有信心,對使用國產品牌越來越有自信。
當然,在我看來,信心的回歸,歸根結底,還是來源于國家公信力、民族自信力的提升。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又明確提出“第四個自信”,也就是文化自信。品牌作為文化內涵的一大載體,它承載著一個社會的主流商業理想和商業價值觀,是人們精神生活追求的一部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品牌的復興、“中國制造”的復興是這一宏大主題中的應有之義,更是必然之結果。
品牌即人格
記者:您的分析高屋建瓴,我想這也正是“中國品牌日”主要意義與價值所在吧。
胡季強:我理解是這樣的。當前,中國制造的品牌發展還遠遠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2016年發布的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中,中國制造僅有華為和茅臺上榜。今天,培育、塑造更多能夠在未來30年里代表中國參加全球商業競爭和文化交流的國家級品牌,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全面提升中國品牌形象,面向全球發出中國品牌的聲音,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這是我們這一代企業家的當然使命,我相信,這也一定是我們必然的成就。
記者:說到產品的培育和塑造,您認為成就一個品牌的核心是什么?
胡季強:我認為是“誠信”二字。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商圣”,就是經營胡慶余堂的胡雪巖。在胡慶余堂里,營業大廳門楣上書“是乃仁術”,廳內掛有“真不二價”匾,內堂則有胡雪巖親書的“戒欺”匾。胡雪巖的商訓主要可概括為天、地、人,即: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體;地為后天修為,靠誠信立身;人為仁義,懂取舍,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憑著對這份以誠信為核心的商道的堅守,胡雪巖一手創辦的胡慶余堂到現在仍然是一塊金字招牌。
所以,我們認為,品牌其實就是“人格”的呈現,而人格就是取決于品牌經營者心中“利他”成分的多少。明朝思想家、心學創立者王陽明先生曾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欲,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當我們以“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胸懷,真正以良知來鏈接用戶、鏈接民族、鏈接國家的時候,我們才能聽到用戶“無聲的呼喚”,才能成就令人尊敬的偉大品牌。
企業家精神:品牌之魂
記者:您這里說到“品牌經營者”的人格與胸懷,同時我也注意到前不久康恩貝啟動了一項大品牌大品種工程,您是希望能通過這樣的一項工作一方面去推動現有品牌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去提升團隊經營者的企業家精神,是這樣嗎?
胡季強:是的。一家企業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當家人的格局與胸懷。我在今年3月7日全國人代會浙江團審議發言時講的也是企業家精神,我認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從激發企業家精神入手,因為發現市場、創造市場、滿足市場需求、推動供給結構調整,都需要企業家用心去洞察、去分析、去決斷。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候,企業家最重要的特征不是去創造變化,而是能洞見變化,抓住變化帶來的機會。
所以,我認為,品牌經營者或者說企業當家人的精神境界,它會直接影響著品牌的生命力,也影響著企業乃至中國經濟的未來,提升企業家的精神境界是塑造品牌夢的第一步。
記者:我們都知道,康恩貝是一家有著深厚品牌積淀和優秀品牌基因的企業,您怎么評價康恩貝目前品牌發展成果?下一步的規劃又是什么? 記者:最后,請您談談您對“浙江制造”和“中國制造”的期待吧。 這里,我建議企業家們從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文化中汲取品牌生長壯大的力量,深入地激發自己的企業家精神,共同努力讓“中國制造”變成“中國知造”—— 所謂“知造”,重點在于“知”字。知,一是指良知,良知是創造創新的源泉,通過致良知可以極大地煥發勞動者心田里的生產力,提升中國制造的品質;二是指知識,提高中國制造的知識含量(包括技術、品牌等知識產權及人工智能)是升級版的中國經濟的迫切要求。 記者:好一個“知造”!所謂知者不言、知者不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無論良知也好、知識也好,一切的功夫看來首先應該是“心”上的功夫! 記者:感謝胡總的精彩分享!也衷心祝福康恩貝宏偉藍圖早日實現!
胡季強:確實,康恩貝擁有巨大的品牌資源,目前我們擁有康恩貝、前列康、珍視明等三個中國馳名商標,還有十余個省級著名商標,是醫藥行業擁有知名品牌最多的企業之一。這些“盛名”、“好名聲”,是過去數十年里幾代康恩貝人的經營結果。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品牌價值沒有充分體現為市場份額。康恩貝有600多種藥品,至少有100多個品種是有機會做大做強的。相信,只要做好對現有產品價值的再發現、再開發,做好產業鏈、業務流程、產品生命周期以及品牌生命周期四個維度的全程管理,康恩貝完全能夠用5~10年,在現有基礎上增長5倍、10倍。對此,我和我的團隊都充滿信心并正在戮力推進中。
胡季強:“浙江制造”品牌建設是我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我相信,在善學習、敢創新、勇擔當、樂奉獻的浙商群體的共同努力下,必定會讓浙江制造在全球制造業轉型升級中贏得主動、贏得地位。
胡季強:確實如此!因為堅信,所以看見。陽明先生說:信則誠,誠則明。心明則眼亮,眼亮則洞察一切。內心清澈了,我們就能夠洞見未來,洞見客戶,洞見消費者。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我堅信中國品牌一定會贏得世界,讓我們一起努力!